台州莱州隆达胶业有限公司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576-053
邮箱:service@ssg-tools.com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揭秘建筑业潜规则:包工头风险无限大

编辑:台州莱州隆达胶业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揭秘建筑业潜规则:包工头风险无限大
信任为王的包工头圈子,碰上骗子的时候,风险被无限放大……

2012年4月29日,江津区公安局以涉嫌“合同诈骗罪”将刘华(化名)逮捕。

他们是一个圈子。

在有建筑工地的地方,就有这个圈子。

他们看起来很松散,但又很紧密。

他们被称为包工头。

普遍的印象是:有点钱、没有建设资质、没有足够的力量成立企业,他们的工程来源,几乎全部依靠“关系”。

建立在“关系”之上的合作,最怕的,就是“叛徒”。

花380元做的假合同,一年多时间,以支付保证金或垫付工程前期费用等名义,巴南区刘华骗取7人钱款共计257.6万元。

行骗手法毫无新意,甚至简单拙劣,但却屡屡奏效。

这背后,到底暴露了圈子怎样的隐忧?

一纸假合同

一个“目不识丁”的行骗者,如何靠一纸“承包某部队营房建设”的假合同,骗取江津、大渡口、巴南、璧山等7人钱款257.6万元?

刘华,45岁,巴南区南彭人,初中文化程度。

2012年4月29日,江津区公安局以涉嫌“合同诈骗罪”将其逮捕。据调查,2010到2011年,刘华以支付保证金或垫付工程前期费用等名义,共骗取陈洪、朱琳等7人共257.6万元。

陈洪,江津区白沙镇人,家里有一个诊所。

2009年10月,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,陈洪认识了刘华。

2010年11月的一个下午,刘华敲开了陈洪的家门。

他带来了某部队营房和围墙拆建的图纸,还有他与该部队签订的“合同”。他称自己手头有些紧,需要钱做保证金,约陈洪同他一起做。

见陈洪有些怀疑,刘华约陈洪去看工地。

刘华将陈洪及其老公带到某部队,办公室有一块黑板,上面写着营房改建的相关工程情况。刘华指着眼前正在修建的营房和围墙说这就是他的工程。

“我看见他同部队的人打招呼,看起来很熟,工地又确实存在,就打消了最开始的怀疑之心。”

陈洪同刘华签订了合作协议,协议约定:该部队2.5亿的工程和目前刘华已经承包到的总计1120万的相关工程由两人一起做,陈洪出资50万元用作联系业务的工作经费。

2011年1月18日,刘华又以购买施工设备、需要沟通关系等名义向陈洪要了85万元。

钱分三次给了刘华,23万,27万,85万,共计135万元。刘华后还了14.7万。

上当的“小圈子”

同一套说辞:自己已中标某部队营房、围墙改造工程项目,邀之合作。

陈洪的怀疑是在第二次去部队之后,协议上某一幢营房是刘华的工程,可是她在部队看到进场修建的是别人,一问,这幢营房的承建同刘华没有丝毫关系。

也在这个时候,她发现了投入钱的并不仅仅是自己,当着他们的面,刘华至少接到四五通电话,电话里都是在催他还钱。

2012年2月17日,陈洪向江津区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。

江津公安民警调查发现,合同是伪造的,章也是假章,受害人并不仅仅只有陈洪,还有另外6人。

2010年6月,璧山彭某,被骗19.7万元。

2010年7月、10月,江津区贾嗣镇胡某,被骗3.8万元。

2010年11月,江津区余某,被骗38.8万元。

2010年12月,巴南区鱼洞,杨某、张某两人被骗一共65万元。

2011年1月,江津德感办事处刘某,被骗10万元。

刘华用的是同一套说辞:自己已中标某部队营房、围墙改造工程项目,邀之合作。

刘华并不是初犯,1997年,因为诈骗,刘被判刑一年;1998年,刚释放的刘又因为诈骗,被劳教一年。

4月29日,刘华被依法逮捕,供认不讳。

潜规则

“没有关系就做不到工程,这在建筑行业,已经是一条公认的潜规则。”

行骗的手段并不高明,成本也极为低廉——刘华招供,这则假合同,只花了380元。

为什么得以让7人总共被骗高达257.6万元?

而这样的骗局,层出不穷,越演越烈。

百度搜索合同诈骗案,902000个搜索结果。

谷歌搜索合同诈骗案,1980000个搜索结果。

仅江津区经侦支队2012年所受理的类似案件,就高达92件。

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,到底潜藏着怎样的密码?

几乎是相同的模式:我给你项目做,你给我打保证金,效益我们分成。

“冒充部队的项目,或者铁路矿产等大项目,这些项目是存在的,冒充的公司也是存在的,只是跟行骗者没有任何关系,行骗者一般采取伪造合同、刻假章、伪造签字等手段让人相信自己获得这个工程。受骗的大多数都是小包工,特点是手里有钱,但没有正式的公司,找到一个项目,找一个单位挂靠。”江津区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何警官称。

“这些年合同诈骗案很多,而80%以上是这种虚假工程的形式”。

无奈的“抱团”

他们的共同特点是:有点钱,没有建设资质,没有足够的力量成立企业,通过关系获得承揽一些工程项目,再组织民工施工。

直到现在,另外一个受骗人刘某的妻子朱琳,都不敢相信自己的10万块“打了水漂”。

“同刘华有10多年的交情了。以前同一个工地,我做钢筋,他做混凝土。”

在她看来,这十多年,非正规的建筑承包已然形成一个小圈子,这个“圈子”,指

的是建筑行业里没有职称的零散包工头。

他们的共同特点是:有点钱,没有建设资质,没有足够的力量成立企业,通过关系获得承揽一些工程项目,再组织民工施工。

工程来源,几乎全部依靠周围同行的介绍和合作。

做了十五年“包工头”的廖仪讲述操作模式:

“一般都是建筑公司先招标,拿到工程后低价承包给我们这些小包工头,有些稍微大点的工程一个人做不了就找身边的朋友合伙一起做。”

这几乎是零散包工头操作的统一模式。

所以当刘华出示伪造合同,向受骗人说工程太大一个人做不了,邀其合伙的时候,大多数人并没有表示怀疑。

刘华对朱琳称要10万块钱,去打点关系,她没有丝毫怀疑。

“没有关系就做不到工程,这在建筑行业,已经是一条公认的潜规则。”廖仪称,“怎么形成可靠的关系,要么是亲戚,要么就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‘好友’。”

信任与否?

因为都在“走钢丝”,所以包工头之间的信任就显得无比重要。

“不是正规军,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本来就格外的势单力薄,对身边朋友和熟人的信任是唯一的筹码,没有了这些关系,我们根本无法揽到工程。想让自己多赚点钱就得同身边的同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这次你分给我一点吃的,下次我拿到大工程你才有吃的。”廖仪称。

因为都在“走钢丝”,所以包工头之间的信任就显得无比重要。

“陌生人并不好进这个圈子,只能以低价格进入。平时大家都是电话联系,哪里有工地,做钢筋的、做混凝土的等等大家就合在一起,所以这个圈子里基本上都是熟人。”事实上,受骗的7个人同刘华的关系,要么以前合作过,要么就是朋友介绍的,总之,“大家都是熟人。”朱琳称。

“垫付工程保证金,这已经是建筑行业约定俗成的‘行规’。”廖仪称。

“在圈子里,谁说要垫工程保证金要借钱,都会直接打过去给对方,大家都讲信誉,没有考虑到受骗。”朱琳做的生意,是承包工程的钢筋项目,已经做了十几年。其间很多次向别人借钱,也记不清楚自己给别人借过多少次钱。“对方付款了就会马上还,大家都讲信誉。”

这信誉是否真的靠得住?朱琳沉默了一阵。

缺一块

“民间有资金,但缺乏投资渠道,给民众健康的投资渠道很重要。”

“我们相对来说也很谨慎,但这个行业人员的确鱼龙混杂。文化程度也普遍不高。”被刘华骗的7个人,几乎都是初中、小学文化。

“‘包工头’也有有专业技术的,但普遍的是文化水平都不高,靠人际关系,手里也有一定的钱,承揽工程后施工队伍基本上是民工队伍,大多数都没有通过技能培训,很多都是靠经验施工。”廖仪称。

伴随之的还有法制观念的淡薄。在通过人际关系屡屡拿到工程之后,很多“包工头”把“关系”信奉为“金科玉律”,对法律则采取了回避态度。

“差防范意识,急于做工程,只想到工程带来的高额利润,对他的虚假合同没有经过核实就信以为真。”受害者余某称,他被骗了38.8万元。

“民间有资金,但缺乏投资渠道,而建筑行业的高回报、高利润,往往让受骗者动心。不会辨别,只想到高额回报,一头就栽进去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,给民众健康的投资渠道很重要。”何警官称。

“另外,除了当事人的防范意识外,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也要增加,比如定期向社会公布工程招标情况,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。也要加大对建筑合同签订的监管力度,防止出现多头发包或者无资格发包现象出现,执法部门更要加大对此类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。”

陈洪在缩减自己的开支,为了早日偿还找亲戚朋友借的60万元。

其他受害人也都懊悔不已。

在江津区看守所,何警官询问刘华骗款的去向。

刘华目光闪烁,显得有些局促,声调含混。

“骗的钱到底在哪里?”

“用完了,挥霍了。”

“为什么都骗熟人?”

“容易获得信任。”

“骗的时候有想过穿帮吗?”

“没想过。”

没有关系就做不到工程,这在建筑行业,已经是一条公认的潜规则。在有建筑工地的地方,就有这个圈子。他们看起来很松散,但又很紧密。他们被称为包工头。
上一条:楼市调控对上下游装修等部分行业影响明显 下一条:暂时没有!